小哥的个人意见,这种模式是未来的新星,更灵活更科学更公正,是模板、套路的杀手锏,我觉得这种形式今年省考有可能会试用一下。 我们接下来分析还是以结构化面试为主,事实上,结构化面试按小哥的思路掌握好了,材料式结构化就是多个意义不是太大的材料,而另两种也根本不是事,变个考察形式罢了。 二、面试高分,到底凭的是什么? 初步了解完面试的主要题型后,接下来我们就得把面试的主基调定一下:即,面试高分,到底凭的是什么?既然大家来到这里,想必还是倾向于面试是公平的,小哥这里现身说法,给大家吃个定心丸,大型考试的面试绝大部分来说是公正的(临场发挥及各项运气因素此处不谈)。不说别的,国税系统面试是最容易操作的,因为考官大部分是省局领导,考官好找,但即使如此,小哥当年找的是级别很高的实权领导,依然是让我去好好复习。工作后接触的那些考官、党校教授,依然是坚持内容为王,身边的人不相信我的观点,觉得省考还是要靠关系,依然费尽心思去找,最后找的人拍胸脯说没问题,成绩出来照样不过。事实如此,当前的考官抽取、考场抽号规则以及反腐力度下,找关系确实只有很小的操作空间,让家人求爷爷告奶奶不断奔波花钱,效果却很小,这个投资和收益实在不成正比。当然,不排除还是有人能操作,但这只是极少数情况,我们掂量下自己的斤两,还是认真复习吧。因此,我们在大方向上要达成共识,如今的公考面试,是内容为王,那些礼仪着装气场相貌,要不是很容易就能做好,要不是多少年的客观条件短时间无法改变。有了这个共识,我们就不谈这些小树杈,接下来就是围绕内容为王这个主躯干谈如何备考。 那内容为王下,什么是正道?正道虽虚,但足以一言概括:能展现能力的就是正道。小哥在陪练时,最怕的就是看完一本面试书或者上完培训班再来找我陪练的。为什么,因为他们的最宝贵的思维已经被套路模板所拘泥,把他拉出来真是千难万难:综合分析张口必须扣帽子讲原因提对策,组织管理必是讲意义做计划分小组,人际关系必须全特么都是我的错相信经过我的反省别人一定能理解进而配合我的工作。。。以上这些东西当然不是错的,但是死板、老套的,只见框架不见内容,只有套路没有想法。关键是,面试可是赤裸裸的选拔性考试,若我们关系相貌气场均不出众,说出来的又是这么干巴死板的内容,我们凭什么去打败对手,守擂攻擂?因此,我们备考面试,首先要树立的观念是: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我们的目的是搞好面试而非知晓面试套路,是答好题而非能答题。 三、佛魔道三者纵横交错,该选哪条修 正道已明,那回到我们前面所说备考的几个选择,排除那本大家很可能要看实则可能会把你带坑里的面试小红书,大家无非要求助三个神仙:身边或网上成绩不错的过来人;考官及相关人员;各培训机构;小哥把他们定义成道、佛、魔,给大家详细分析下三者利弊,根据自身情况有所选择。 1、道——考过几次公考,面试成绩在八九十分的新鲜出炉大神。这些大神多以窥得修仙门径,但尚无系统理论,因此归为道。这些面试分数固然高,能够反映出他们的水平确实不错,但是否高到足以让大多数人去学习,其心得策略是否适用于大部分人,是有待商榷的。就像我当时两次考后的成绩,在当时的打分宽紧下已经是顶级分数,自己当时也是自信满满,觉得可以傲世群雄,现在回想起,咳,勉强也算当得起吧——即便水平确实可以,我当时还总结不出能让别人去学习的心得套路,就像高考状元还不足以出书辅导一样。另外,大家要明白,面试不要以分数论英雄,为什么?因为面试不同笔试,笔试是在相对客观的阅卷标准下流水线打分的,分数能够比较科学地反映出真实水平。面试则是一二十个人在一组考官下打分出来的,虽有打分标准,实则以主观评断为主,再加上会有考官们默认的打分松紧度,因此,不同考点、甚至不同考场面试的整体分数都相差较大,同一个考生,在这个考试中打了85可能也算不得高分,但可能在别的考试中77就算是高分了。 就像去年同省省考的一个老弟,他去年面试94分,是全省第二,但又如何,他备面试是我陪练的,水平跟我还是有一段差距的。因此,说了这么多,只是希望大家在向谁学习时,不要以分数论英雄,要以内容见文章。适合自己的,能学到东西的,就是大神;反之,认他吹得天花乱坠,与己无关。小哥的文章同样适用于这一规则。 2、佛——面试考官或者相关人。这可不就是我们万民仰视,心念大慈大悲的佛爷们了么?在我们备考面试时广为流传的一些精品内容多出自所谓考官或者相关人之手。究其原因,好朋友们觉得他们是面试的专家,还是评分人,对他们的印象多是神秘、仰视、值得信任,按他们的思路走当然错不了。不可否认,对于那些水平较高、认真负责的考官,我同样推崇,尤其是推崇重能力慎套路的理念。但小哥要提醒大家的是:无论是看这些考官的文章还是请考官来辅导面试,不要一概盲从。你竟敢质疑考官?哈哈,小哥由于种种原因,跟考官、党校教授多有接触,对佛爷们的那层神秘感、仰视感早已荡然无存。究其原因,在于我们的一个思考误区——将考官当成一个完美的个体,而忽略我们实际接触的却是水平良莠不齐的个人啊!须知佛祖脚下尚有阿傩、伽叶两位不成器的索贿尊者,更何况考官了呀!说部分考官水平有待商榷的原因有两点: 一是人家考官本来就不是专门干这的,都是面试临时工,日常工作虽与面试息息相关,但那只是见识多。一句话,他们肚子里当然有东西,每个考官在点评时都能口若悬河夸夸其谈,但真让他答还真不一定行,更何况来引导、教授我们了。 二是有些考官着实水平偏低,有误导之嫌。别说是考官了,哪怕上岸工作后,你都会觉得有些领导水平偏低。一些基层单位的考官也如此,甚至还在跟培训机构一样用那些老模版、老套路,这就有误导之嫌啦。 举个例子,对于组织管理的调研题,我在给别人讲的时候都是说:现在的调研题侧重于微观考查,问题多转变成了“你认为应重点做好哪些工作来保证调研的科学性?”,这样的微观组织管理题目就是为了反模版反套路,从以往的知晓该如何做到现在的知晓该如何做好。因此,这类题目归根结底在于能因事制宜地拿出合理的调研方案,拿出科学详实的调研结果,要重目的轻手段,可以开头破题阐述出你对于该调研的认知,重点在哪里,然后围绕目的和重点拿出方案,方案要灵活不要死板,切忌直接略过调研事项和目的,直接硬上调研模版的三板斧。有个同学在跟我练得时候答了这么一道调研题,思路就是按上面的思路来的,然后家人给他找的考官,考官考他,出了同一道题目,他就又这么答了一遍,考官听完后不置可否,说这种事要有流程,让他要按开头表态度、事前事中事后,写方案、有预算、领导批、分小组、有总结。。。这同学回来后给我说他很疑惑,不知道该听谁的了。我听后则是怒火中烧,小哥们费了老大劲让他跳出模板不在五行中,你个老东西题都没审清又把他打回三界内!人家问的是重点是什么都不答就开始流水账,要是流水账现在还管用那还考什么?这些东西就那么一套,面试就考谁背得熟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