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公务员

公务员考试备考:申论拾遗(2)

 摘要:根据科学研究,人的大脑皮层遗忘有一个曲线,当天遗忘大约一半,过一周可能还有百分之二三十记忆(当然,人和人不一样),好,我要的就是这百分之二十左右的模糊记忆。 我在基层政府工作,打印费可以报销。我07年买了

  根据科学研究,人的大脑皮层遗忘有一个曲线,当天遗忘大约一半,过一周可能还有百分之二三十记忆(当然,人和人不一样),好,我要的就是这百分之二十左右的模糊记忆。

  我在基层政府工作,打印费可以报销。我07年买了一本华图的模拟试卷,我复印了一份。先做了一遍,一天一套,共七天做完,当天对了答案,纠正了错题。然后又做了第二遍。做第一遍用120分钟,因为有模模糊糊的记忆,那么第二遍大约就是105分钟,第一遍作对100道左右,第二道就会做对125道左右。——这能力岂不是提高了?尤其是数学题,我发现,大部分试题其实超不出那些大类,我做第二遍的效果其实相当于老师讲了例题以后我自己找同类型的题来做以加深印象彻底掌握。

  在做第二编的时候,试题有如下几类?

  一是晕晕乎乎的好像见过,但需要重新思维一遍的

  二是印象很深刻,上次做错的,这次就会按照正确的思路来做

  三是上次叩脚茧子一样很慢做出来的,这次会稍微快一点

  四是上次做对了,这次竟然做错了,可见上次是蒙的,或者自己的思维不固定,这一类试题正是自己的软肋,需要下功夫突破

  五是一看就是熟题,一眼就知道答案的,节省了时间,当然这也不太好,会使自己懒惰,常此以往能力也提不高。

  但总而言之是利大于弊。

  最后,乾坤大挪移虽然是顶级厉害的武功,但毕竟是邪派功夫,考前可以偶一为止,不可着迷,否则有误入歧途,陷入魔道的危险。平时有时间,还是要仔细的一个一个板块,一个一个小类项的过筛子。同时,摒弃短期内突破的急功近利的想法——要平平稳稳,拾阶而登。

  再说申论真做。

  一要在纸上写,电脑前和纸上写心态不一样!我当年吃了大亏了在这方面!电脑前可以改啊,WORD不怕错,一看见纸,不行了,写错怎么办?不会写了。真的不会写了,思维一下子被锁住了。在纸上写还可以练字,练字极其重要,以后专门讨论书法的重要性。

  二是要做真题,做真题可以发现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你拿着打印的答题纸写字的时候,你才发现原来你啥都不会了。这时候你大脑里剩下的才是对你考试有用的。

  三要克服畏难情绪。我害怕申论害怕了三年。一做行测心情愉悦,看见申论或者想起申论,就像孙猴子听见唐僧念紧箍咒,头疼。我平常根本就不敢练习,因为害怕自己写的太差,同时,因为申论需要阅读,需要写字,需要付出极大的心力和脑力,所以,我只有在缴纳报名费到考场上才能逼出来一篇。

  常此以往,怎么办呢?吃饭了,下回分解。

  精思第五

  发心是根本。定位是总体战略。真练是学习方法,那么精思就是提高的必由之路。

  真练要是没有精思,是瞎练,白费力气,练了很多,该错的还错,那就真的是“淹死人的题海”了。

  精思虽然不是最主要的,但是在“发心”以后,却几乎是唯一的。

  对于行测,提高的唯一办法就是总结反思。大家知道中国乒乓球队每一次赛后都要总结,总结经验和不足,才能在上一次的基础上进步。我们也都知道,练习健美,肌肉变粗也是在锻炼后的恢复过程。所以不能重视练,轻视总结。花两个小时做的行测题,至少要花两个多小时来总结。

  一般人140道行测,也就对100道左右。剩下的40道,是你做错的呀,是你需要认真分析的呀!就算你用120分钟分析,平均一道才3分钟。根本不够啊。

  我花30分钟研究一道言语题、逻辑题的次数太多了。数学更不用说了。我把同类型的其他地方做错的都粘贴到一个笔记本子上,回头再看,对的就不用看了,光看错题本。错题下边用红笔批注一大段一大段的文字。昨天找以前的行测卷子,发现红笔标注:粗心第三次,打三个耳光。我想起自己总结反思行测题时,遇见粗心犯错,每次都结结实实打自己一个嘴巴的。我不瘦,有可能是打脸充的。呵呵。

  行测复习中遇到的问题:

  人家说几乎所有数学题都有规律,为什么我有一半需要死演憨算?

  言语题的“推论”和“观点”“意指”“主要说明”“中心思想”。。。。。。到底指的是什么?

  考场上带机械手表、直尺、立方体型橡皮、量角器、两张以上准考证各有什么作用?

  速度重要还是准确率更重要?

  数学题放弃多少道才是最科学?

  数列、资料分别放到第几个部分做,才能符合大脑波浪式的兴奋规律?

  每一个部分用多长时间符合自身实际?

  图卡每次图几个?

  怎样复习常识?

  孔老夫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公考尤其申论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加上人力资源部并不公布参考答案。故而申论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全新的。没有老师,没有权威,只能靠自己琢磨。

  申论考查什么?

  申论大、小作文语言各应该是什么风格?

  概括与概述是什么区别?

  主要问题和主要内容的区别是什么?

  什么叫分析?

  供上级参阅和让与会者传阅的材料在措辞和内容上有何分别和侧重?

  宣传刚要之类的语言怎样才能通俗贴近群众?

  规划、报告、通报、简报、各自怎么样写才符合要求?

  现状、意义、原因、对策各自有什么特点,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

  名言警句怎样使用?

  标题怎样拟定才最好?

  怎样把握整篇材料的主旨?

  需不需要背诵热点?

  如何理解题干和材料的关键字词?

  怎样用合适的字眼表达自己内心的声音?

  策论文是面面俱到好,还是深入某一方面好?

  政论容易得高分,还是策论?

  小标题四个字的好,还是六个字的好?

  怎样在短时间内迅速抓住题眼并且清晰有力地理顺某一道题目的思路?

  如何在考场上节约时间?

  边注眉批怎样汇总做到不重不漏?

  ……

  ……

  这些问题我暂不回答,因为每个人看法都不同,而申论正是“主观型”考试。

  只要用心思维,这些问题都会有答案。

  一旦一个个小问题解决了,申论这恢弘宫殿的轮廓就渐渐清晰,雄伟、巍峨的国家机关办公大楼大门,也正一点点为你张开。

  《楞严经》上说,只要念诵楞严咒,即便该人不做功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功德都会给与该人。

  中国有句古话:“只行好事,莫问前程。”只要认真思考申论里的问题,即便你没有为国家做实际贡献,你已经为国家做了很大的贡献了。能征服申论,你的能力和德行,估计至少能在未来的某段时间给一个县的几十万人民带来幸福安康了。

  我说的有点悬。也许我是胡说八道。但是,复习过程中,你的确会发现,你看待社会问题的眼光不一样了,你自己的心态不一样了,别人看待你的眼光不一样了,甚至你的运气也会转化了。学习是增长才干的途径,能力提高了,命运怎么能不改变呢?

  我感激国家给了我们公平竞争的机会,假如不让往届生考,我不可能会有今天。

  外缘第六

  上边说的,是公考的核心、是根本。下面说的,是公考的外围,是枝节。

  也就是说,不太重要的方面。

  我就这么随便说说,您也就随便听听。

  不用太在意。

  外援,像中国足球,外援有没有作用?有!作用如何?有限!

  我参加过培训班,培训班也有有素质有良知的老师啊,有位白丽丽老师说过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假如你是一只老虎,我们可以给你添上翅膀,让你成为会飞的老虎;但是假如你是一只老鼠,我们给你填上翅膀,你就成了蝙蝠。”

  所以外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发心立志,明确方向,刻苦练习,用心思索。

  可是,对于高手来说,这外援也不能忽视。因为公考竞争差别甚小,假如你从外缘取得一点点小收获,恰好用到考试上,那你很有可能就比别人强一点点,很可能,你就成功了。

  外缘,也不可忽视的。我参加培训班时,申论老师说,申论大作文最好要写名言,名言中国和外国的,以外国为贵;古代现代的,以古代为贵;有出处没出处的,以有出处最好以有著作有人名为最贵。实在想不起名言警句,也可以自己“山寨”一把。

  果然,山西党群考试,我那个什么诺贝尔奖的“格林·布鲁曼”根本就是杜撰的。也许我以极微小的优势进入面试,跟这个有一定关系呢?

  命运之差,有时候就在毫厘之间。对于公考的每一个细节,我们都不能忽视的。杜撰名言,古来有之。欧阳修看苏东坡的考卷上有个典故:大舜时代,某人犯罪,管刑罚三次说要杀,大舜三次说要放,最后放掉了,从此天下皆知舜贤明。”问苏东坡这个典故哪里来的,苏说,杜撰的。从此欧阳修认为苏有才,开始倚重。

  在这里,我又想起了上海公文改错的那个帖子,想到网友浅尝辄止不求深解的样子,这样怎么能行呢?竞争都竞争到骨头缝里了,为什么还这么轻飘飘乐开怀?

  外缘包括:

  看辅导班的书,一份国考题,多方求答案

  网络交流、练笔,乃至点评和被点评

  参加培训、看录影带、录音资料

  学习别人的长处,里司令,高守国,李永新,甲鱼,聂火,老掉牙,申论版主和帮宝。。。。。。大师也好,一般网友也好,只要有长处,就是我师父。

  “法乎其上,仅得其中;法乎其中,仅得其下。”那么,怎么才能得其上?

  大海不辞细流,方能成其大。有志于副省级以上好职位的,外缘这一部分,也不能轻视。

  诚实第七

  公考为什么要讲诚实?这个词我用的也不是太好,我的意思是,写申论不要虚假,要真诚。心要真诚,真心解决问题;语言要坦诚,不要说假话套话空话。

  因为说假话套话空话的太多太多了,可以说是目前写申论的一个最严重的问题,所以我把这个问题单列了出来。

  以前我也不会写申论,看见万能八条如获至宝,大家赞叹,于是不管什么文章都用万能八条,由于申论分数极低,不知道是不按大纲要求也没有审清题意,反而以为是自己不会说官话的原因,所以拼命想让自己的语言显得有官方气派。竭力模仿政府文件和领导讲话,结果写出来的文章沦为四不像,现在放眼四周,多数文章就是这类四不像:

  一是语气:不像应试举子献良策,倒像蹩脚领导作报告;

  二是感情:不从内心生发真感动,只会拿大棒子吓唬人;

  三是语言:不是诉说自己真心话,而是拾人牙慧充大牌;

  写文章文风不朴实的人,一是根本不知道申论考查什么;二是对国家、对政府、对人民没有感情;三是根本自己肚子里就没货。

  国家人力资源部07年就专门规定:“申论大作文,只有对策没有论述的,三类一下。”

  所以,我们对万能八条,一定要辩证看待,不会万能八条固然不能,只会万能八条也是万万不能。

  我看过厉以宁先生的讲话稿,他解释市场经济用的语言是这样的:“国家增加工薪阶层收入,这部分人手里有钱了,就去消费,结果餐饮、商业、服务业就会得到发展;这些人手里也有钱了,于是再去消费,循环下去,市场自然就繁荣了。”越是大家,越是平易,越是故作高深,其实越是暴露出是在想掩盖内心的空虚。

  我觉得,公务员就是考年轻学生的,不是考专家,某土地学博士国考28分就是证明,考什么,考大纲规定的那几项那能力。网友里司令有几句经典论述,我有幸当年没有花钱就学到了,今天也回馈各位:

  申论是什么?

  申论是一群国务委员或者省长副省长围坐一堂,听你对材料里的问题谈自己的主张。

  好的申论是温总理批示四个字:“照此办理。”

  差申论是蒋委员长批示十四个字:“娘希匹,拉出去毙了,浪费老子时间。”

  诸位看官,千千万万不要忽略过这两段话,这可以说是一位处级领导,一位考试高手精心研究考试得出的心血结晶。反正我是被“一语点醒梦中人”的。我知道申论该朝那个方向努力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